記者:在環保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的今天,環評也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廣東如何推進環評改革?如何進一步簡化環評手續?謝謝!
李新科:謝謝記者提問。其實在之前的通報當中,陳廳已經簡要向大家介紹了一下我們環評改革的工作。
環評是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制度。作為一項與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環境制度,廣東一直將環評作為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特別是近年來,根據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省里以及相關各市積極創新機制,深化改革,全力抓好環評制度的有效實施。
總的來說有四方面的進展:
第一、大幅度優化了環評的分級權限。從權限上看,我廳根據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建設項目環評分級審批辦法》,四次調整省和市的審批權限,向廣州、深圳和珠海橫琴新區全下放,也將大批的治理技術較為成熟、環境影響和環境風險可控的項目放到市里。在類別上,留在省里的就是一些跨市的、污染重的、風險高的,包括需編制報告書的機械建材、危廢處置、電鍍、印染、石化化工等。從實際審批的數量上,如果算執行審批制的報告書、表,省級僅千分之一,市縣占絕大多數,方便企業就近、及時辦理環評手續。
第二、大幅度減少了環評審批的數量。一是減少了需編制報告書的項目數量。這是嚴格落實國家的分類名錄,去年編報告書的項目不到1000個,僅占審批量的2.8%左右。二是嚴格落實登記表備案。有超過80%的項目僅需要備案即可,便民效應十分突出。
第三、大幅度優化了審批流程。我們全方位對審批流程進行優化,對內整合,對外并聯。對內整合了總量指標審核、市級征求意見、環境敏感區穿越、技術評估等環節和環境管理要求;對外與立項、規劃選址、用地、水保等實行“并聯”。
第四、大幅度壓減了審批時間。我們通過了一系列的舉措,大幅度壓減了審查時間,提高了審查效率。與法定時間相比,實行審批制的平均壓縮了50%以上。實行登記表的即時辦理。同時全過程在網上公開。
雖然通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環評在服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問題仍然存在,也存在簡化環評的空間。結合我們這周開的環保服務企業“面對面”座談會,企業提出了一系列簡化環評的建議,包括我們前期調研的成果,我們初步計劃對建設項目環評作進一步的簡化。
主要的考慮是:從省的層面出臺《關于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借鑒京滬及省內改革的經驗,結合我省實際,特別是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若干環評改革措施。在強化規劃環評時效、制定實施生態環境影響重點行業名錄工作的基礎上,從四個方面簡化一般建設項目的環評,也是回應企業提出的一些訴求。
一是試行建設項目環評豁免制。包括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等基本不產生生態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也包括不涉及環境敏感區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民生水利設施、萬里碧道建設有關項目等生態環境影響很小的建設項目等。
二是試行建設項目環評告知承諾制。對應編制報告表的項目,包括在生態環保設施完善的區域內的房屋建筑、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與服務業相關的項目,以及企業提出的增資擴產的不涉及新增用地和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種類和總量的,將往告知承諾方向改革。
三是簡化建設項目環評編制內容。在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區域內,符合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及生態環境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其環評與區域規劃環評實施聯動,簡化編制內容。如區域規劃環評中已有的、還在有效期的內容或資料,或區域定期環境質量跟蹤監測資料、年度環境管理狀況評估報告中已有的,無需另行編寫或調查。同時,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可減少報告書章節。
四是簡化涉海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對于建設項目涉海部分,除單獨立項情形外,無需另行編制涉海工程環評。
我們的目標是想通過環評的簡化改革,優化審批服務、助力綠色發展,同步強化源頭預防的作用,促進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謝謝!